沟通的重要性
世界上大多数暴力都是因为沟通不到位造成的
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服务人员,每天总要花大量时间在与人沟通上。哪怕是再孤僻的人,他也无法离开社会独自生存,那他便总避免不了与人沟通。回忆我自己的人生,从出生,到学习,再到工作,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在与家人,同学,同事,以及社会上的陌生人沟通上。仔细想来,许多时候我的行动和实际表达并不同步,甚至相反,有时我想要温柔一些,但是我的行动总是伤害着许多人。为什么会这样?
回忆自己的过去,人们不知一次的强调要换位思考,有俗语道,屁股决定脑袋,也就是说人们的思考会受他的地位所限,也有许多人认为人是经验动物,人们无法理解没有经历过的事,无论事实如何,现实中我们常见的就是如此,人的共情能力和实际的经验决定了他是否能够理解他人,以及理解他人的程度,虽然经历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却能够体会到相似的痛苦。正因为如此,如果人门不能够理解其他人经历过什么,或者正在经历什么,那么我们很可能做出违反我们意愿的事,一边爱着对方,而一边伤害着对方。
正因为如此,要想和其他人沟通到位,需要理解对方的感情,理解对方的需求。人们也对此有一些经验,如换位思考,即自己处于对方,自己将有着怎样的感受,自己将怎样做;以及不思考对方的行为/语言,而思考对方的动机,比如莫天你的母亲打电话问你需不需要买厚衣服,你可以思考为什么她会说出这样的话,可能是你最近没有什么的精神,工作压力大,然后你母亲看在眼里,但她自动自己关心里会引起你的反感,所以看见冬天来临,问你需不需要买厚衣服,然后看你的反应什么的,当然你可以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母亲,你孩子最近压力大,你们最近关系又不好,那你该怎么关心她呢?如这些就是相互理解的一些办法,为什么换位思考说着容易,但实际操作比较难呢,如我们说过的那样,因为人是经验动物,没有经历过的话,是无法理解的。没有实际当过父母,只是简单的用几句语言就能代入角色么,并没有那么容易,虽然我们思考“如果我是母亲。。”,但实际上母亲是什么?会经历什么?只是从文字角度“知道”而不“经历”,是“无法理解”的。上面都是从“我”的角度去推测对方的感受,实际上有个最简单的方法,是的,为什么对方不直接告诉我呢?这个最简单的办法在现实中却是最难办到的。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实际感受,以及如何理解对方的感受,从而相互理解进行沟通。
非暴力沟通
我们来讲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这也是实际发生在我身上的事,那就是室友矛盾。
高中的时候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考一个好大学,同学门之间的差距似乎都被相同的校服遮挡住了,可是随着进入了大学,同学们之间的差异就开始体现出来了。最近小张就很痛苦,他和室友们发生了一些矛盾,现在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他并不是想把关系搞得多好,但是每天在寝室呆的时间比较长,压抑的气氛是让人很难受的。
小张高中的时候比较刻苦,因此有一些精神衰弱,对睡眠声音要求比较高,但是室友则到了大学想要放松,每天会在熄灯后玩一段时间的游戏,小张因此睡眠不足,每天精神状态很差,但是又由于小张性格孤僻,不会与人沟通,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以此为契机,之后小张与室友多次爆发一些矛盾,现在小张正在考虑搬出去住,但是他也知道延后的问题并不是被解决了,只会越来越严重。
出现矛盾->沟通不到位->矛盾激化->出现新的矛盾,这是一个典型的死循环,也许小张尝试过与室友沟通,但他可能多次言语却说不清楚问题所在,也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现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能够使人们情意相通、互尊互爱、和谐相处的沟通方式。
这是句废话,所谓的非暴力沟通就是沟通时把你的想法,你的感情,你的需求全部告诉对方,不要让对方再什么换位思考的瞎猜。
下面是一般的要素
事实+感情+需要+请求
拿我们刚刚举的小张的例子来说
事实:实际发生的事,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小张该说:你晚上在熄灯之后,在我睡觉之后仍然开声音玩游戏
感情:对于这个事实,个人的感受是什么。是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对这件事的评论。如小张该说:我很痛苦,而不是说 你是个 SB
需要: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有这种感受,可能是价值观,期望,道德观等。如小张应该说:因为我精神衰弱,我想要睡觉
请求:希望对方做出怎样实际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小张应该说:我希望你在熄灯后不玩游戏
这并不是什么公式,但是一般需要把这几点说清楚,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其他的东西,如为什么自己会精神衰弱等等。这时对方也可能会说出他的问题,很大可能你没有发现对方也处于痛苦当中,对方也会给你提出条件,但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当然前提是对方能够交流,如果对方根本不可能交流,还是趁早离开对方比较好。
为什么需要这几个要素呢,如果我们去掉其中的末个要素,你会发现它们经常发生在生活中。如果没有事实的话,很可能双方聊了半天,但是聊着聊着就扯到以前的矛盾中了,根本不可能解决现在的矛盾,而把以前的矛盾激化到现在来则是非常不理智的,尤其是夫妻之间。如果我们去掉感情的话,这经常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经常要你去做这件事,去做那件事,但唯独没有表达他的感情,虽然这种社会刻板印象让人们,尤其是长辈,几乎难以像子女表达感情,但这在子女来看,却单纯的表现为长辈对子女的控制和命令,而这会激起子女的逆反心理,通常都会以争吵结尾。同样的,如果没有表达清楚为什么需要对方这么做,也就是个人的需要,那么也很可能激起反弹,让对方认为是命令而反抗。而如果没有表达清楚请求,则更是常见,聊了半天,但是却没有把实际该做出怎样的行动表达出来,对方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回应,而自己如果认为对方以此排挤自己,则更会激化矛盾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解一下这些要素,以及是什么造成人们间沟通的困难。
不带评论的观察
表达感情
情绪的根源
请求帮助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在沟通中常会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沟通,我们需要了解这种心理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 (内容和形式) 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
每个人都拥有决定自己行为的自由,如果这种自由受到威胁,为了维护这种自由,我们就会反抗,这种行为就是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阅历的增长和父母间的冲突会导致矛盾放大,因此逆反心理会比较常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叛逆期,但是实际上这种心理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中,不只是青少年期。
什么会导致逆反心理?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你的朋友经常吸烟,你怎么劝说他戒烟呢?
吸烟的人都是没脑子家伙,有脑子的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如果你这么说的话,可能会感受一下医院的网速。没脑子的人
这显然是对对方的嘲笑和批评,而这种话只会让问题严重
你爸说了,你必须停止吸烟
如果你这么说的话,你们很可能并不是什么好朋友。你必须
这种命令式的语言显然和自由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这么说的话,你是想练习一下争吵的技术吧
那么怎么才是正确的选择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吸咽的人 60 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为 74%,而不吸烟的人 60 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仅为 4%。为了您的健康,请选择戒烟。”
摆明事实,加上公正客观的分析,最后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对方,还有什么比这更自由的吗?
这种方法和我们今天讲的沟通方式已经契合了,你可以自己思考一下为什么